跨越周期,北京银行的“三个涵养”
2020-10-10 11:17:18
  • 0
  • 0
  • 0
  • 0

跨越周期,北京银行的“三个涵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市场利率不断下行,金融脱媒持续加剧,跨界竞争愈发白热,银行业过往“规模为王”“速度致胜”的传统发展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2020年,是灰犀牛与黑天鹅并存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读懂了周期,实体经济在遭受严重冲击的同时,作为亲周期的银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在指明了中国经济航船前进航向的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看来,当前商业银行要担当责任,开足马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通过落实再贷款再贴现、延期还本付息等“逆周期”政策对冲疫情影响,更要以“跨周期”的思路苦练内功、涵养内生增长动能,穿越经济周期、持续稳健发展。为此,北京银行一手狠抓疫情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一手狠抓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三个涵养”夯实发展基础,以更加强健的体魄迎难而上,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夯实打造“百年银行”的坚实根基。

“三个涵养”即涵养客户、涵养科技、涵养管理。

一、“涵养客户”,夯实发展根基

客户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北京银行高度重视客户涵养工作,在公司业务方面提出了“客户倍增计划”,在零售业务方面提出涵养“靶心客户”。

北京银行的“客户倍增计划”可以总结为:有大,有小,有特色。

在一些首都建设的大项目上,北京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银行优势,基本实现与北京市级69个、区级132个重点项目的全面对接,支持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五棵松体育馆开发建设等一大批市区重点项目。

在小微企业方面,北京银行用好央行政策工具,大力拓展普惠金融,做大普惠小微客群。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累计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159亿元。其中,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为北京地区3942户小微企业投放支小再贷款金额90亿元,平均利率4.37%,为小微企业节约资金成本近1亿元。截至6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850亿元,较年初增长19.4%。上半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授信客户1.2万户,新增有贷款余额户数2069户;新增小微企业首贷客户2431户,首贷金额329亿元,新增小微企业续贷客户378户,续贷金额25亿元。

在科技、文化类特色金融客群上,北京银行上半年也斩获颇丰,截至6月末,全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48.9亿元,较年初增长5.3%,累计为2.8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6000亿元;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68.2亿元,较年初增长4.6%,累计为8700余户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3100亿元。

在零售业务上,北京银行瞄准了“靶心客户”。截至6月末,全行零售客户达2255万户,较年初增长61万户。靶心客户突破270万户,较年初增长13%。中高端客户规模再上台阶,全行VIP达标客户67.5万户,较年初增加3.5万户。

在零售业务中,北京银行的主攻阵地正从“卡”向App迁移,推出的第五代智能手机银行APP,新增功能和服务60余项。推进信用卡“掌上京彩”App5.0升级迭代,上线10余项业务功能,MAU同比增长26%。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的移动银行客户突破1000万户,达到1018万户。

信用卡是银行零售业务的排头兵,在零售业务上逐渐“移动化”的北京银行通过推进信用卡线上化,并启动分行信用卡业务专营团队建设,实现了规模化获客,网申累计拓客同比提升109%,。截至6月末,信用卡客户规模达到347.5万户,较年初增加18.5万户;新增卡激活率66.47%,同比增长0.72个百分点。

二、“涵养科技”,

十大项目群牵引数字化转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提升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力,疫情的突然降临又对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而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应用。

近年来,北京银行一直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19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达到了18亿元,增幅达20%,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2020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进一步上升至大约3.9%,预计全年科技投入将达到22亿元,较2019年增长22%。

北京银行创新提出“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分别依托核心系统改造、数据治理、反洗钱、零售服务渠道一体化、支付体系提升、数字风控、零售中台、普惠金融业务、开放银行、机构客户行业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一体化的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定制化、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便捷、高效、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为全面打造数字京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涵养管理”,重塑内生动能

如果说客户和科技是一家银行外在硬实力的体现,那么管理则是内生竞争力的源泉。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同时,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也更加凸显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银行业而言,后疫情时代,既是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加突出管理致胜的时代。今年以来,北京银行持续推进管理变革,致力于向组织敏捷化、管理精细化、架构矩阵化、队伍年轻化改变,从而带动全行轻型化、数字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北京银行严格落实“控大额、控累加、控占比、控限额”管理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严防不良反弹,确保资产质量平稳可控。截至6月末,全行不良贷款率1.54%,拨备覆盖率219.95%,拨贷比3.38%,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继续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深化组织架构调整。上半年,北京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和多方经验,对总行组织架构进行动态调整,成立交易银行部、机构业务部、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等多个部门,有效提升业务综合化、专业化管理能力。

加快运营流程优化。北京银行持续加快前中后台全流程再造和客户旅程重塑,积极推进运营核算集中管理,简化一线人员手工操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集约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客户体验和员工体验“双提升”、运营成本和风险隐患“双下降”。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北京银行充分发挥董事会、数据治理委员会顶层架构作用,健全数据治理制度,落地数据资产归口管理方案,发布2020版全行数据标准,上线数据中台门户“数聚通”,建立全行首批数据指标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夯实数据治理、分析及统计人才队伍,全力做好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提升工作,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锻造一流人才队伍。北京银行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横向打通党建、行政、业务之间的交流任职,纵向加强总分支、总行与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任职,充分释放人才潜能,助推业务稳健发展。同时,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提升人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强化纪律约束,提升风险合规意识,进一步在全行增强 “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合规经营”的工作氛围。

传承优秀企业文化。新一届北京银行党委进一步充实完善北京银行企业文化内涵,明确将“党建引领、依法合规”融入北京银行企业文化,形成了“党建引领、依法合规、战舰理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的文化理念

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加强“三个涵养”,在市场上敢于拼搏亮剑、在发展中严守风险底线,内塑企业文化、外塑金融品牌,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持续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