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钱罐上榜2019胡润新金融50强,科技能力备受业界认可
2019-01-15 19:00:14
  • 0
  • 0
  • 0
  • 0

1月9日,2019胡润新金融百强榜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主办方在会上发布了“2019胡润新金融50强”榜单,据了解该榜单既有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大型金融科技集团,也有网贷、众筹、征信等细分行业领军者,洋钱罐也是上榜企业之一。

(洋钱罐CMO严峻)

洋钱罐的办公场所布置区别于多数金融科技公司:所有会议室的墙面都是透明玻璃窗,外面的人可以清楚看到会议室里的一举一动;洋钱罐也没有单独的领导办公室,所有的同事包括此次的受访者——洋钱罐CMO严峻,都是在同一个办公区一起工作,充分体现了公司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更加平等、高效和透明。

 严峻作为这样一家具有着“透明”、“扁平化”特色的金融科技公司CMO,没有传统金融机构高管的正襟危坐、会为了迟到而弯腰道歉、时不时大笑的难以自拔。对于洋钱罐办公场地的“异样”设置,严峻表述的极为坦诚:因为网贷是一个敏感的行业,我们希望公司从内到外都是透明的,无论对员工还是对用户。

 一、关于金融科技

读懂新金融:近期,洋钱罐在胡润的活动上和蚂蚁金服等巨头一起上榜新金融50强,您能替主办方介绍一下此次评选的标准吗?

 严峻:主办方希望选的是泛金融领域的头部和有潜力成为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网贷、直销银行、支付、区块链等领域。其中有一些硬性标准,比如:成立三年以上,股东实力较强;品牌、口碑的美誉度,当然最重要的是产品、技术、服务和业务规模上的硬实力。

 这次有很多网贷平台入选,但其中大部分是上市公司或者有上市公司的背景,我们为数不多的一家非上市公司上榜企业。

 读懂新金融:科技是很多行业都会讲到的一个话题,但讲科技讲到最后往往会发现,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事情,科技高度同质化,对于这种同质化您怎么看?

 严峻: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大家在风控的底层技术原理上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大数据风控、信用评分、人脸识别、用户画像等等,但是各家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风控结果还是有很大区别,这可能就是许多人常说的内功,以活体识别为例,常规方式是通过活体识别与身份信息的比对来确认用户的真实性,洋钱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的借款人画像勾勒,比如当时的光线、背景、环境等弱变量因素,进行机器学习建模分析,把风险量化。

再比如说,大数据风控,所有企业都有很多数据,而洋钱罐的大数据风控不只看"大",重点是看机器能否很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洋钱罐依托海量的数据,针对诚信、失联、关联聚类、信用等多个维度构建了若干个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精确判别用户的欺诈和信用风险等级。这些都是考验内功和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

 同时,我们的科技不只应用在风控领域,而是应用于公司全方位的运营上。举例来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成百上千万的注册用户,这个数据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从众多的注册用户中筛选出自己的客户,这是一个考验技术能力的事情,我们出借端有140多万的注册用户,借款端更多,如果靠我们现在200多人的团队进行人工筛选,是不可能的完成的,这个只有靠科技的力量。

 读懂新金融:互联网金融刚崛起之时,很多人说要颠覆,但事实证明,互联网金融确实影响了传统金融的生存环境,却很难说颠覆,而在2017、2018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热情空前,一方面和金融科技公司携手合作、另一方面自己要“开放”,您认为这会不会反而影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生存?

 严峻:我认为,不会。从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如果看金融的整个发展史,从纸质到信息系统然后移动化,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进程也是一直存在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他们切入的目标客群都是不一样的,不存在谁把谁颠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大都是央行征信覆盖的人群,而金融科技企业通过互联网行为数据的弱变量搭建风控系统,服务的是那些未被央行征信覆盖,但是又有着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人群。

 其次,用户的资质和借款需求是动态的,举例来说,比如我在2018年,银行给了我1万元的信贷额度,当时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如果2019年我需要5万元怎么办?再者,银行对客户应满足资质的要求也是动态变化的,2018年客户能在银行申请下1万元信贷,2019年可能会拿到2万元额度,但也可能就剩5000元。银行一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客户的借款需求。

 最重要的是,金融行业不可能出现寡头,如果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几家机构手里,一旦出现风险,就可能是系统性的。所以金融市场一定是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多个企业共同经营以实现风险分散,这和网贷的小额分散逻辑类似。

 读懂新金融:我做过一个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是跌的,平均跌幅超过了60%,除了大环境不好之外,您认为现阶段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严峻:主要是政策,金融行业是一个牌照生意,国家不断规范、不断清晰各项金融业务的边界,资本市场看到这种情况也会十分谨慎;再者,金融行业本身风险比较大。

 读懂新金融:监管的领导曾强调一点: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公司,只要从事金融业务就是金融公司。这点其实在网贷行业也早就公认了,但是在助贷行业可能还有些争议,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严峻:我觉得助贷和网贷一样也是金融公司,我相信网贷备案落地后,助贷的监管也会进一步清晰。

二、关于行业环境

读懂新金融:经历雷潮之后,很多出借人可能处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很多平台都开始提高收益率吸引投资人以度过寒冬,在这种恐惧与诱惑并存的环境中,您觉得是出借人入场的时机吗?

 严峻:对于出借人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好的时机。

 首先,网贷的收益率比雷潮前高了很多,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恢复出借人信心,所以高收益率不会一直有,未来也一定会降。如果从长期的收益去看,全世界最厉害的基金经理可能也就能做到10~11%,网贷行业目前的平均年化收益在10%左右,所以从收益的角度讲,网贷可以作为投资选择之一,可以配置一部分资产进去。

 其次,网贷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与一些动辄百万起投的金融产品相比门槛又低很多,对于中产阶层的人群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

 最后,如果看风险的话,经过了2018年的去芜存菁,真正的网贷平台(非自融、假标、旁氏等)都是按照小额、分散去做的,它的经营逻辑和银行很相似,只是不能吸储、没有资金池。银行有没有逾期?有,但是风险可控,网贷有没有逾期,肯定也有,但只要风险可控,它就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投资产品。至于金融风险,我相信所有类型的金融产品都是存在风险的。

 读懂新金融:说到风险,可能就要聊一聊出借人教育问题,您觉得出借人应该从哪几个维度判断平台的安全性?

 严峻: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判断:

 首先,平台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网贷平台毕竟是个企业,肯定要赚钱,规模太小赚不到钱,就算没有合规性问题,可能也耗不起。

 其次,可以看下平台的官网是不是按照监管要求去进行信息披露,如果严格按照要求披露,那平台其实就已经很透明了。

 最重要的一点,资产一定要真实、小额分散,看一下借款人的借款期限和借款金额。

 读懂新金融:其实当下有很多平台面临流动性问题,洋钱罐是否也遭遇了流动性危机或其他经营方面的影响?

 严峻:洋钱罐并没有受到流动性问题的影响。

 如果不看那些不合法不合规的假网贷,网贷平台的确有很多面临着流动性问题,资金与资产的不匹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

 洋钱罐没有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我们严格按照监管的要求,坚持小额分散的资产配置,洋钱罐出借端的平均期限是大于7个月,借款端的平均期限是7个月,这种配置也意味着平台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很强。

 读懂新金融:网贷行业有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野蛮生长,虽然野蛮但起码它在过去的体量都是增长的,而在2018年却是负增长的,您认为在不野蛮的未来,网贷行业的待还会在什么水平?会有多少家平台存留下来?

 严峻:生长是一个褒义词,但因为过去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变得野蛮了。不过,时间是去伪存真最好的工具,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短暂的负增长也是正常现象。我觉得,行业整体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因为在出借和借款两端市场空间都很大。

 至于未来的平台数量,我觉得真正有能力、有实力去做的很少,最终数量要看监管部门允许多少家备案。

三、关于洋钱罐的发展

读懂新金融:刚才您也提到了洋钱罐只有200多个员工,而且大部分员工都是技术人员,这与很多平台动辄几千上万人的配置略有不同,这么做的逻辑是?

 严峻: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方面我们是技术驱动型的企业,与劳动密集型的公司不同,人员肯定要精简一些。再一个,企业是要盈利的,盈利的方式无外乎增加营收或是节省成本,纯人工的边际成本很高,但通过技术的实现,不仅有效降低边际成本,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读懂新金融:我关注到了一个细节,洋钱罐所有的会议室都是透明的玻璃“墙”,这样的办公室布局设计的目的能否介绍下?

 严峻:洋钱罐是一个平等、透明的公司,我们不只所有的会议室都是透明的,而且没有一间私人办公室,我的工位就在门口,我觉得这样的沟通效率很高,而且,不得不承认网贷是一个敏感的行业,我们希望公司从内到外都是透明的,无论对用户还是员工。出借人需要一个透明的平台,我们团队的员工也同样需要。

 读懂新金融:看到您在活动上说,洋钱罐在印尼也做了一家网贷公司,能否介绍下这家公司的现状和未来规划?

 严峻:我们在印尼确实也有布局,2017年年底就开始进入,目前已经拿到了印尼的OJK注册,这个“注册”相当于国内的网贷备案,印尼是我们的第一站,后续还会在其他国家开展业务,因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在应用层面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是非常有优势的。

 结语: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都会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数量众多的网贷平台如此,金融科技巨兽蚂蚁金服亦如此。金融科技,一边面对最剧烈的诱惑,一边接受最严格的监管,海水与火焰之间,应该有一丝社会的包容去平衡,给到好的企业成长和纠错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一丝包容,今天就没有支付宝、余额宝;如果没有这一丝包容,银行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主动求变;如果没有这一丝包容,科技哪有萌芽的机会?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